19家外资私募已备案38只产品 管理基金规模超5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外资私募正在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今年以来,先后有联博汇智投资、安联寰通资产和德劭投资3家外商独资企...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外资私募正在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今年以来,先后有联博汇智投资、安联寰通资产和德劭投资3家外商独资企业备案为证券类私募,在中基协备案的外资私募增至19家,今年新增外资私募备案产品13只,外资私募正在有条不紊地布局中国市场。

  截至6月18日,19家外资私募中已备案38只私募产品,管理基金规模52亿元。不过,今年最新一只备案的产品是由惠利投资在5月27日完成。在5月份期间共备案了5只证券类外资私募产品,而在6月份以来还尚未有新产品备案,外资私募备案新产品的脚步暂时放缓。

 6月份暂无新产品备案,外资私募布局中国脚步暂放缓

  2017年1月3日,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获得中基协颁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此项资格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也拉开了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的帷幕。此后,瑞银资产、路博迈投资、元胜投资等“洋私募”巨头陆续进军中国市场,并快速在中基协备案了新产品。

  今年以来,先后有联博汇智投资、安联寰通资产和德劭投资3家外商独资企业备案为证券类私募,至此,在中基协备案的外资私募增至19家。其中,已经在中基协备案的外资私募有15家,共备案私募基金产品38只,合计管理基金规模52亿元。目前,外资私募整体运行平稳。

  其中,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富达利泰投资已经有4只产品备案,包括3只债券型私募基金和1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于2017年7月份进入中国市场的惠理投资,已经有6只私募基金先后在中基协备案;另外,元胜投资已经迅速备案了6只产品,施罗德投资已经备案了4只产品,贝莱德投资、路博迈投资等私募也有多只产品备案。

  目前外资私募备案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量化和多元策略等,外资私募投资人士表示,当前A股较之其他市场更具备配置价值,因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一些股票的隐含回报率已经很高,而股价足够低,其中以细分行业龙头最具代表性。

  与此同时,外资私募陆续进入A股市场能够带来新的活力和金融工具,外资机构在海外市场成熟的投资、管理模式和经验,也能够引导国内投资者向长线投资思维转变。近年来,外资不断加码、养老金等长线资金进入,也促进A股市场走向成熟。

  今年5月份,证券类外资私募共在中基协备案5只产品,达成2017年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今年前5个月,新增外资私募备案产品13只,而在去年同期,仅有7只私募产品在中基协备案。

  具体来看,今年5月份期间,施罗德投资一口气在中基协备案了3只产品,分别是施罗德中国股票优选一号、施罗德中国信用债券一号和施罗德中国宏观债券一号;路博迈投资也于5月份备案了旗下第3只产品,该产品为路博迈量化动态优选1号;惠理投资于5月27日在中基协备案了其第6只私募产品,成为19家证券类外资私募中备案产品数量最多。

  然而,进入6月份以来,还尚未有外资私募在中基协备案新产品,最新一只备案的产品还是由惠利投资在5月27日完成,目前来看,外资私募在6月份以来对A股市场的态度以观望为主,外资私募备案新产品的脚步有所放缓。

  即便是短期内无新产品备案,仍不能阻止外资私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趋势。今年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推动修订QFII、RQFII制度的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目前,证监会正在着手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健全公开透明、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QFII、RQFII制度的修订,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将极大利好外资私募。有基金经理表示:“相较本地私募而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更愿意接受的还是外资私募的管理模式和水平,可以预料的是,外资私募将最先享受这部分利好。”(证券日报)

  借金融业扩大开放契机,老牌外资产险多途径谋逆袭

  随着我国金融业迎来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在保险业创新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新环境下,外资保险公司的活力持续被激发,他们正以不同的途径扎根中国市场。

  作为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中国的全资产险子公司,美亚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孙立群对此深有感触。她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保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为包括美亚保险在内的外资产险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机会。

  美亚保险是中国最大的外资产险公司之一,占中国外资产险市场总份额的近20%。2018年,美亚保险实现总保费18.5亿元,净利润约1.4亿元,其前五大险种分别是责任险、意外险、货运险、企财险和信用险,除了意外险,其他四大险种均实现了承保盈利。

  近年来,包括美亚保险在内的多家外资产险公司相继收缩或退出了中国车险业务,专攻其擅长的非车险领域。“中国非车险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将重点发力涉外保险和意健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市场。”孙立群说。

  在美亚保险的业务中,跨国与本地保险业务保费占比基本各占一半,主要的增长点为海外工程项目的相关保险与境外旅游保险。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保险商机,孙立群坦言,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保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为中国企业在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的过程中,其在投资和劳动力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将大幅增加,而这些风险部分可通过保险这一工具来进行转移。

  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商业保险保费将达到280亿美元。诸如工程险、航运险、责任险等险种将出现明显的保费增量提升。此外,美亚保险预计,非传统安全风险管理需求也将稳步上升,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海上货物运输、贸易信用、担保等领域。

  此外,孙立群指出,美亚保险的母公司AIG在全世界超2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这使得美亚保险可以借助全球网络来调配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全面保障,目前美亚保险的涉外风险保障业务增速远快于其他业务平均增速。

  而随着我国金融业迎来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外资险企扎根中国本土具备了更适宜的政策土壤。严监管之下,保险市场也将逐渐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这对于稳健经营、一直未偏离良性发展轨道的外资产险而言,意味着“逆袭”的机会来了。(上海证券报)

  外资“活水”源源不断

  最新公告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股权转让获准。股权变更完成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外方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持有的股份升至4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首家外资相对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诞生。

  上周末,监管部门宣布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开外放的9项政策措施,基金行业对外开放从持股比例进入到基金托管、交易范围等更深层次,合资公募、QFII和RQFII、基金托管和港股通投资方面可能迎来新的变局。

  在持股比例上,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允许境外股东对合资证券公司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一参一控”,即允许一家外资机构参股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超过2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家。目前市场上虽然不乏规模巨大的优秀合资基金公司,但也有部分合资基金公司发展并不顺利,中外股东之间存在经营理念冲突、风控要求各异、激励看法不一等问题。谋求控股公募基金,从质的方面提升话语权,可能成为外资“必争之地”。从对外开放进程来看,外资实现对公募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已近在眼前,或将引发合资基金公司新一轮博弈,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权存在溢价空间。

  在交易范围上,放开外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的限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推动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统一QFII、RQFII准入标准,扩大投资范围,提升投资运作便利性等。这意味着外资可以更多面进入境内市场,可以参与更多的产品,外资投资的交易工具及策略更加灵活。

  在基金托管上,放宽外资银行在华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准入限制。对于优质外资银行,允许其单独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结算职责由具备资质的机构承担。目前,渣打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已获批,预计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获准开展该类业务。不过,从总体上看,国内银行、券商等基金托管机构实力强大,并且在销售渠道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基金托管格局短期不会有大的变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带来的并不只有资金增量,更有全新的产品阵容,同时也伴随前所未有的竞争,也将让中国资本市场成长为开放包容的深邃“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