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激增背后:是穿马甲的高息揽储搬来的?

根据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8.8万亿元,仅前三个月新增结构性存款1.84万亿元,已超2017年1.8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规模。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傅苏颖 


根据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8.8万亿元,仅前三个月新增结构性存款1.84万亿元,已超2017年1.8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规模。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构性存款规模激增的背后是资管新规下银行表内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转化的内在需求。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综合来看,结构性存款激增的原因是复杂的,究其根本主要在两点上:一是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和货基等产品分流走银行的储蓄;二是用来增加负债的银行理财将被资管新规重新规范,银行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


李奇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扩张的趋势和市场产品来看,是存在以结构性存款为名,但是行高息揽储之实的“假结构性存款”现象。这些产品背后的本质是银行提高银行内部的资产转移定价,向客户承诺高利率。


李奇霖表示,后期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可能会从三个方面入手:限制没有衍生品资质的机构发行结构性存款或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或结构性理财产品绑定的衍生品是否真实存在,限制表面是结构性存款设计,实质并没有进行衍生品投资交易的情况;审查结构性存款的行权条件是否是大概率甚至确定性事件,限制行权条件是“确定性事件”的假结构性存款。


前华夏银行金融市场部产品经理罗祉琦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假结构性存款”现象跨越了存款业务和理财业务的边界,与资管新规不允许开展表内保本理财业务的根本精神相违背,有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钻监管空子和套利之嫌。


最后,武雯认为,随着监管细则的出台,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增长将有所回落。预计在目前严监管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管理规则将很快落地,在销售流程、协议文本及投资者风险提示等方面将进一步做出明确指导,“假结构性存款”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有利于银行业进一步打破刚性兑付,同时银行业负债端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结构性存款被叫停,逐利的客户该撤了

来源:小道金融(ID:BankerNotes)

作者:落笔小辛


华尔街发布一条消息:知情人士称,中国监管当局拟限制部分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新浪)


看完信息之后,比我对这个产品终结的预期稍微提前了一个月,其实结构性存款是个好东西,是被监管活生生逼出来的。


理财不让刚性兑付,客户又那么逐利,银行又有什么办法。


理财不让说保本,老百姓心里买着着实发虚。


我们小区好多人问我,孩子,你们行发行的理财保本不?


我只能告诉你大爷,我们行就从来没让客户亏过。


活生生的存款招标制度,大机构、大存款客户谁愿意干啊,都懂的。


其实,不是结构性产品的错,而是有市场,有需求,机构才做的。


有很多人问我,你说说结构性存款是什么意思?解读解读呗。


举个简单的例子:媒人介绍给你个女孩叫朱丽,但是告诉你她还有个外国名字,叫安吉莉娜·朱丽,每次手牵手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


结构性存款也是一样:其实就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


结构性存款的灵魂就是:本金安全利息偶尔发生损失,但是基本不损失。


这就是目前利率市场化档口客户的需求啊,监管当局却直接上了宫刑。


客户没有错,客户喜欢理财是对的,你让银行研究啥理财才好呢?


商业银行都是这么说的: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是公司的目标,公司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结构性存款其实也有个弊病,就是向对客户行贿一样,在客户没有忠诚度的情况下向客户行贿,根本不是真正的忠诚计划。贿赂是价格竞争的另一种形式而已,价格竞争不会带来客户对我们的爱也不会带来财富。


其实结构性存款这个产品确实招来了一部分客户,但是其实应该反思一下,离开我们的那些客户是什么原因离开的,其实银行很少花时间来分析前任客户,更不用说想方设法把他们赢回来了。


银行在很多人上班之后开门,在很多人下班之后关门,银行人从来不会觉得不方便,但是上班的那些人就特别不方便,为什么不在下班的时候再持续一段时间为客户服务呢?其实给客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应该是让客户方便,现在的朝九晚五是不方便的。


结构性存款没了,下一个会是什么样的产品,就国人的聪明而言,假以时日,一款新的产品即将上线,核心依然是给客户更多的钱,而不是用真诚的服务把客户吸引过来。


结构性存款产品下线了,那些逐利的客户也要走了,其实银行应该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