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退出已成定局,是时候重新配置资产了!

自从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出台后,金融市场到处都在巨震中,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到处哭爹喊妈,大大小小的资管机构哀嚎一片,特别是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

来源:资管纵横参考东方资管、金融时报、搜狐财经

作者:资管君

转自:大金所


自从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出台后,金融市场到处都在巨震中,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到处哭爹喊妈,大大小小的资管机构哀嚎一片,特别是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


现如今,银行理财大变天,必然对绝大多数国人的理财方式影响重大。


之前新华社还曾表态:


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铁律的理财产品从来就不安全,所谓‘保本保收益’其实是一种‘甜蜜的危险’。


投资人从此自负盈亏,好自为之。


再见,保本理财!


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要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真正实现卖方明确告知投资风险,买方自己承担风险,是赚是亏,银行都不再兜底。


简单点说就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都不能再保本,投资者要自己承担投资过程中的亏损风险。


投资者之所以购买银行理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全、稳定,而其中保本保息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更是占据重要地位。


现在银行理财、信托不再承诺保本,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在承诺保本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忽略风险的存在,甚至认为银行的保本理财是没风险的。


其实风险一直都在,只是他们看不到而已。


而银行承诺了保本保息,在产品到期后,无论这项理财产品是亏是赚,银行都要按合同约定归还本金和相应的利息。


赚了还好,如果是亏了,银行只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来资金补上缺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


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陆续停止保本理财的销售。


去年11月17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同时,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保本理财一旦将“保本”从宣传中拿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无疑会大幅降低;


而且,除了不能保本,也不再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打出预期收益率。


对银行而言,发展了多年的模式将迎来新的转变,保本理财的退出也已成定局。

银行理财不仅不保本了,连利息也要缴税


为实现闲散资金的保值、增值,不少老百姓都喜欢购买银行基金理财产品,那么,收益要不要缴税?


今年1月1日起,我国资管产品全面进入征收增值税的时代,老百姓最常接触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都在此范畴。


根据新规,资管产品管理人要对资管产品运营业务的收益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资管产品则包括:


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型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尽管资管产品增值税的纳税人为产品管理人,但由于产品管理人并没有享受产品的投资收益,最终这笔费用还是会转嫁到普通投资者身上。


纵横君发现,一些金融机构已然开始做出调整。


管理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


由于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将直接从基金财产中扣除,因此将可能导致基金产品税费支出增加、净值和收益降低,从而影响投资者收益水平,敬请投资者关注。


无独有偶,太平基金日前也发布公告称:


基金或专户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由投资者承担,从基金或专户财产中直接列支,由此可能导致产品实际收益降低。


投资者如何应对?


1)短时间内,保本理财还会存在,暂时不要惊慌,银行会有一个过渡过程;


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者可以重新物色合适的理财产品,或者留意一下银行新出的净值类产品适不适合自己。


2)投资前看清楚投资标的,要先弄明白钱投向了哪里,明确风险的大小再投资也不迟。


3)看产品评级,R1和R2还是首要目标,因为他们的投资目标决定了他们的风险高低;


在新规还没出来前,银行就有很多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大多数都能实现。


4)国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国债的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不好,但有保障。


除了国债,有一些地方债,投资者购买时要注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债都是可以持有的优质资产。


5)结构性存款,这可以说是保本理财的另一个版本,也是银行以后的主打产品。


6)提高风险意识与投资技能,就算以后不再保本,也能在其他的投资产品上获得不错的收益。


是时候重新配置资产了


那么,以后没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了,我们的钱该存到哪才又安全收益又稳定呢?


时势造英雄,结构性存款成为新的“宠儿”。


尽管已到年末,但银行的揽储大战并未就此“偃旗息鼓”。


纵横君发现,一些银行网点开始以“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利率上浮为“卖点”,吸引市民进行存款理财。


据一位理财经理介绍:


所谓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通过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产品。


其本质上还是存款,一些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与保本理财差不多,可以说是另一类的保本理财了。


而智能存款则是一种比普通定期存款更灵活、门槛更低的存款方式,不仅利息收益飙至4%左右,向货币基金看齐,还能灵活取出靠挡计息。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10万元起存、最高利率可达4.2%”的结构性存款宣传册引发了不少市民关注询问。


其一个月存款利率为3%、3个月存款利率为4.1%、半年和一年的存款利率为4.2%,几乎是普通定期存款的三倍,是大额存单的两倍。


如此看来,未来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型存款产品,会成为越来越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选择。


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未来理财要风险自担,投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再也不能只看收益。


各位还想闭着眼拿收益的投资者们,醒醒吧,是时候重新配置资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