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与税收一起“深”发展

  “全国第一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银行、首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及后来的平安银行的身上,打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

  “全国第一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银行、首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及后来的平安银行的身上,打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金融业创新、变革、发展的深深烙印。”

\

  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

\

  笑姐(右一)前往办税服务厅接受系统稳定性测试。

  陈振笑,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企划部税务室经理,从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发展银行一路走来的老员工,入职24年,与税务机关打交道近20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笑姐。”

  跟记者谈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笑姐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改革开放40年,深发展到平安银行的发展与蜕变,是国家、深圳、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A000001号股票

  1987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诞生。在深圳建立一家区域性的、股份制的银行,是特区金融创新重要试验之一。

  深发展是全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1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0001。在20世纪90年代,深A000001号股票扮演着深证指数风向标的角色。

  对当年挂牌的事,笑姐告诉记者:“听行里的前辈说,深发展当年在一栋六层的小楼里办公,营业第一年,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在深圳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全行倡导勤俭节约的风气,员工们有朝气、有热情。”

  迎来外资第一大股东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坏账率急剧上升。深发展也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进入业绩低迷期。

  为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引进国际资本和管理的思路,深发展再次成为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002年,深发展迎来外资第一大股东——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新桥这位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为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新增拨备约56亿元,核销约94亿元。核销了全部损失类和可疑类的不良贷款,以及很大一部分次级类不良贷款。到2008年底,不良贷款余额占的比例不到1%,深发展资产组合达到历史最健康水平!”笑姐说。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发展能够卸下历史包袱,离不开税务的支持。

  笑姐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2006年初,我行2005年资产损失资料交到原国税海洋分局后,审批通过率只有32%。时任首席财务官王博民十分重视,把资料审查工作交给我们部处理。我每天一个人在单位通宵达旦,1000多笔资产损失一笔笔审核,历时整整2个月。资料交到税务局后,离最后期限只有几天了,原国税海洋分局的干部加班加点审核。”

  笑姐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审批通过率达到90%!”

  “深平恋”背后的税收故事

  在新桥入股近5年之际,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深发展,探索收购合并的可行性,这便是“深平恋”的起点。

  在深圳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当年平安集团送来的“专业指导、高效服务”的牌匾,记载着这段“深平恋”背后的税收故事。

  重组从2010年开始,延续到2012年。这两家企业的重组,无论是在上市公司领域、金融领域,还是税收领域,都是史无前例的重大事项。标的金额高达290多亿元,加上金融行业和重组模式的特殊性,导致税收政策适用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给企业遵从和税收征管都带来了极大困难。

  记者从当时负责平安集团和深发展日常管理的已退休老科长陈珠萍那里了解到,从收到第一份重组公告开始,税务部门就开始跟踪重组进展。股权收购、资产的会计处理等,每一步都会涉及税收政策的适用问题,且很多数据的时效性要求很高。为了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同时维护纳税人利益,原深圳国税局所得税处与原国税海洋分局一起集中研讨税收、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多次直接向总局请示汇报。

  时任深发展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现平安集团税务总监李庆波也全程参与了重组。她清晰记得当时最关键的时间节点是2011年7月。那时,股权收购遇到税收政策难题,重组各方的财务人员一筹莫展。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及时派人来深圳召开现场会议,研究政策适用问题。

  谈及这段经历,李庆波既感慨又感激,“当时我们遇到的涉税问题真是复杂繁多,税务部门一个个予以明确,大大降低了税务风险,确保了在正确适用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完成合并重组。我清楚地知道税务部门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2012年6月,深圳发展银行和原平安银行合并,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发展”,这个伴随人们走过25个春秋的名字成为历史,一个全新的平安银行诞生。合并后的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纳税贡献逐年大幅增长。据统计,合并后的平安银行2012年~2018年累计纳税570.5亿元。

  营改增平安落地

  从2001年起,金融业营业税税率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3年从8%降为5%。

  当时在深发展长城大厦支行任会计经理的笑姐对此有着深切感触:“当时我每月做支行的经营分析,那3年报表上清晰地显示: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税负逐年下降。从原深发展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5%,营业税及附加增幅仅为38%,税率下降直接增加税前利润1.51亿元。我们行从2001年170多个支行网点扩充到2003年的200多个网点。正是由于业绩好了,才有了扩充网点规模的意愿。”

  2016年5月,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行。

  “我们行参与营改增工作是比较早的。2013年10月,财政部联合全国10家银行做营改增调研,平安银行是其中之一。我们行向财政部报送了关于营改增对金融业影响和建议的报告。”

  “营改增”这个词对笑姐、对平安银行,都意义非凡:“营改增全面推行前,时任副行长孙先朗主持营改增动员大会,要求全行所有部门参加,异地分行以视频形式参加,40多个会议室座无虚席。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营改增不仅是财务企划部的事,更是牵动全行各部门的事。业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考虑税率的变化、专用发票是否可以取得等事项。”

  营改增不仅为平安银行减轻了税负压力,也帮平安银行在业务层面梳理了全行业务信息,优化了客户管理分类,将税务前置到业务最前端,形成了多项税务参与表决的产品制度。“那几个月,为了确保日后开票信息的准确性,我们税务室梳理十几万条客户识别码,清理重复、多余的编码,并且将非居民信息加入客户标识,完善了客户信息。而且,我们建立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原则上不能修改任何开票信息的制度,保证开票信息完全来源于真实的业务,有效防范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

  税收优惠促创新发展

  在2013年的年报中,平安银行透露,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将以科技为主,利用互联网金融实现弯道超车。如今,平安银行又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发力。

  说起平安银行的科技创新与税收的渊源,要追溯到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和实施。

  当时新企业所得税法一出台,平安银行就立即组织研究。新政策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但当时争议的是,金融企业能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根据平安银行提出的疑问,原深圳国税局迅速向税务总局请示,税务总局批复明确:金融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可以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平安银行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金融企业之一。

  笑姐高兴地说,“近年来,我行依托平安集团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实现了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科技引领推动银行战略转型已初见成效。2012年~2017年,我行享受加计扣除节约税款1.6亿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税收政策的红利支撑着企业不断创新。今年1月~10月,深圳市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超过1400亿元。其中,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178.2亿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134.5亿元。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平安银行正以其全新的面貌,继续书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传奇。

  (文|中国税务报 赵菁羚 刘恺 本报记者 陈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