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华正: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养老事业

这是一颗盛夏的果实。  2017年7月中旬,几番论证、几经校对之后,《养老产业全案解读》终于付梓。8月4日,这套华正团队“十年磨一剑...

    这是一颗盛夏的果实。

  2017年7月中旬,几番论证、几经校对之后,《养老产业全案解读》终于付梓。8月4日,这套华正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大成之作,在第六届(北京)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一推出,即被各路养老专业人士热捧。

  这套书的作者是张华正。像很多台湾大咖一样,张也有一大把的社会职务。他是会长,是秘书长,是客座教授,是十几个社会组织的常务理事,是几十个机构的产业顾问,是北京华正时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但我最看重的,也为之最努力的,是‘养老产业专家’这个头衔。”他说。

\

  华正团队核心成员。

  张华正,台湾人,英国城市管理学院博士。2005年踏入大陆,到广西投资养老项目。两年后赴京组建华正团队,以策划酒店、温泉、休闲、养老、医疗等项目见长,继而出任北京康梦园养老集团副总裁,再被邀请到北京太阳城养老集团任职。后逐渐厘清主业,专攻养老。

  养老乃至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是继房地产热后被投资界广泛追捧的热点行业之一,因此产生的“专家”也特别多。但综观这一团体,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者有,滥竽充数者有,欺世盗名者有。

  华正是真专家,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在业内,他有三个形象深入人心:热心人,演讲家,空中飞人。

\

  公开演讲。

  台湾进入老龄化社会,要比大陆早20多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华正,一头扎进台湾养老健康产业,一做就是13年。转道大陆继续从事养老项目咨询和实操13年以来,他亲历了这一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懵懂到清晰的全过程,因而在产业趋势的研判、养老模式的构建、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养老企业的运管、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诸多环节,华正团队都形成了相对的专业优势。尤其是基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华正团队坐拥居高声远、高屋建瓴之势。

  不但专业,而且开放。不隐瞒,不神秘,不装腔,不嚣张。张华正的热心,体现在只要你愿意请教,无论何时何地,你总能见到他,不需计时,不必付钱,不用请客,一杯清茶之后,你请教的养老问题就能得到明晰的解答。事后自兹去,不用非请他做咨询,也不用非要和华正团队合作。下次有需要,你可以复来请教,他照旧热心解答。

  张华正的养老经验,不限于私享会,在各种论坛的演讲中,在民政部举办的培训班里,在大学EMBA的专业课时,人人都能学得到。

  他是业内著名的培训师。最近五年,每年他公开演讲的次数都超过100场,而小范围的演讲天天有。

  他认为养老产业是个全产业链思维的行业,贸然投资会面临巨大风险。有鉴于此,除了透过演讲公开呼吁外,工作之余,华正悉心梳理团队十多年来从事养老产业咨询和实战的经验,按照不同板块去编写、录制,三年来推出两套“图书+音像”的专著——《中国养老产业65种商业模式》和《养老产业全案解读》,旨在让养老产业投资人、业内管理者和即将涉足养老产业的人士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用先进、创新的养老理念照进养老产业表面风光、内在冰冷的现实。

\

  张华正新著《养老产业全案解读》。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我知道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光练不说傻把式’。”张华正说,我们“说的”不少,但我们“做的”更多。在大陆经营养老产业超过13年,截止目前,仅青海、西藏两个省区华正团队尚未涉足,其它省市自治区均有参与的养老项目,总数超过100个,包括养老地产、老年公寓、社区居家、旅居休闲等多种业态。此外,我们还涉足适老化规划设计、老年用品研发制造、智慧养老等新领域。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就像累累的硕果,证明了我们的专业与智慧。

  因为项目众多,繁忙的张华正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他一年的机票支出超过50万元,一年的飞行总里程比一个机长还多。

  2016年,飞回台湾参选的张华正,成功当选台湾中华老年服务产业协会理事长。

  有飞行就会有落地。今天,华正团队运营的都会型养老项目——浙江杭州朗和,田园式养老项目——山东东篱居,商业综合体转型养老项目——广东泰成逸园(已成为广东省首家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都已成为养老产业运营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实张华正不知道,在“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又练又说真把式”。

  但这位“真把式”知道,只有时间的累积,才有盛夏的果实。

\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咨询者。

  记者:为什么华正团队能运营这么多的项目?我们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看到,有那么多企业到现场咨询,希望和华正团队合作,为什么?

  张华正:这是我们在国内认真努力13年的实践,和之前在台湾13年努力打拼累积经验的结果。我们有经营大型项目的实操经验(必须是知名项目),有新的成功案例(必须是赚钱的),有多项商业模式的运营思维(必须可印证),有自己投资和经营的项目(10年以上的落地项目),有全产业链的操作模式和运营能力(可以提出具体项目经历),有医疗产业的操作经验和实际案例(有实质落地项目),有国企、央企、外企、民企多层面实操经验和合组公司的经验(可以提出多个成功案例)。如果没有这些专业支持,做康养、医养、小镇、文旅、商业、地产等产业,是不会有大格局和创造盈利机会的。

  认真、谨慎、诚肯,是我们的态度。做不了的、不合适的、没有办法做好的,我们都会诚实告知。因此才有企业和集团愿意和华正团队合作。

  记者:您在新作《养老产业全案解读》中提出以大休闲理念进行养生、养老产业的结合,怎么结合?

  张华正: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生活分成三个板块,一个板块叫工作、第二板块是睡眠、第三个板块为休闲。随着人从幼年到青年再到壮年最后到老年,这三个板块是有调整的。到了老年的阶段,这三个板块除了睡眠存在以外,另外的两个板块,其中单人休闲可能转换为养生养老的具体行动;另外一个板块,通过精神和自我的身、心、灵修养,在工作的这个衍生概念上进行自我的发挥、自我的彰显。依据这种大休闲的理念,自然而然在老年群体中把养老、养生这块给结合起来。

  养老、养生的配套无法去定论跟定义。因为有人说打坐也叫养生,有人说辟谷也是一种健康的养生,还有人说宗教的纳入也是养生,所以这个无法定位。但是,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休闲的概念,养生的具体行为操作方法,根据生活需求实施配套设备,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也就是自我调理身体达到健康的指标,再配合一些正常的休闲活动,达到身心灵愉悦。虽然现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合乐融融不太容易做到,但是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朋友交友圈的安排,赋予这些功能,其实养老、养生也就自然结合了。

\

  养老养生要结合大休闲理念。

  记者:做养老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如何打造合理的商业模式?

  张华正:第一个板块前期策划,第二个板块筹备顾问,第三个板块项目营销,第四个板块运营管理,第五个板块合组管理公司。定位不同,方法内容也不同。

  我们做养老都是赚钱的,养生项目也是赚钱的,为什么呢?——策划先行。策划没有定位好就跟打仗没有准备一样,你不把战术战略宣讲好就贸然去打仗,你不读孙子兵法,不了解更多的战略战术,以及其他战争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和精华,你说这事能做吗?就因为我们科学论证,相信市场,基于每个地区文化需求不一样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项目才会成功。我们来做,不是拍脑门想干就干,我们是有科学的论证,有合理的商业模式规划,有盈利的方法才会干。

  记者:需要多久来沉淀和运作一个项目?

  张华正:一年以上。时间周期是这样的,策划就是在一个项目要确定、要报批、要送件、要起造之前,要先把策划定位做好,所以策划先行。一般是四到六个月。第二个阶段称之为筹备顾问阶段,项目的起造、工民建、机电、水电装修等一切的东西,这个阶段就要看工程期间的长短,我们把这个统称为筹备顾问阶段。第三个阶段称之为营销,营销一般是建议从开门前就要往前推。如果说是大型项目那建议往前推至少要八个月;中型项目一般建议往前推六个月;小型项目,我们也建议往前推四个月。因为养老产业的销售跟一般的房地产销售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尽早做营销。第四个板块称之为运营管理,可以采取顾问的方式,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手把手教学的方式,都可以。因此这个周期就看业主的需要了,通常会在正式运营前的半年到一年介入,是最好的时间周期。

\

  咨询和实操都要专业。

  记者:过去几年,养老产业投资一片繁荣景象,但运营得好又真赚钱的项目,却凤毛麟角。如何判断这个已经“5岁”的新生产业?

  张华正:养老这个市场未来应该有50年的发展期,因为从2012年我们有2.02亿的老人,到现在已经突破了2.4亿老人,在不久的将来就是在2025年左右,我们应该有3亿多的老人。国家统计局预测是我们在2049年到2050年能达到5亿老人,但是这个数字肯定要修正的。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以及高新科技干细胞DNA工程,还有保健品都陆续发展,所以会发现老人的平均年龄从早期的六十岁、七十岁到现在八十岁,甚至未来还能再高。高龄化的社会造成“该死的没死,该老的继续老”,因此老龄人口的数字增长,会比原本的预期来得更快。

  既然老龄化会来的更快,那么人的生命周期也会发生改变。再随着高新医疗水平的进步,包括医疗辅助、设备器材的专业辅导、或者人力康复等等方式,老人处于自理阶段的年纪也会相应提高。当社会的高龄化越来越严重,随着半失能、全失能的时间缩短及市场的改变,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红利,所以养老产业是无可限量的。

  记者:如果一个产业是风口,那投资总量不会成为问题。对于很难获利的养老产业来说,真正的挑战在哪里?

  张华正:针对9073(注:国家“9073”工程,即90%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予以保障),做一个补充可能就更清楚了。事实上9073不管对或不对,它是一个概率的说法,是机构在市场的存在以及真正的使用率,通过老人的总数据反推出来的。我们来看几个数字,中国在2012年所提出的数据是有375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这个数字在今年已经突破了4000万。中国在2013年底公布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大概是500万张床,而现在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已经突破了800万张床。按照2015年底当时的李立国部长说,使用率只有52%,那就是只有416万能使用。

  我们来推论这两个数字你就能感受到。如果有4000多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假设这个入住率为一半的416多万张床都住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那请问还有3600万老人将来住哪里?更何况这个入住416多万张床的还包括高干占的床,领导占的床,还有一部分是三无低保托底的老人占的床。所以结论是,该用的人都没进来!为什么在2013年主张9073,到2014年之后国家开始提倡“医养结合”了?甚至把9073的概念通过市场的推动,机构由政府快速补足每千名老人35到40张床,将市场的需要转向快速推动居家跟社区养老?就是因为政府发现,还有36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都在家里。

  按照数据的分配和市场的实际需要,我们再来看这个服务的队伍。在2012年,我们在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是不足22万,但到了去年,我们的专业人才应该是接近200万人。可是根据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第三十五号文件,为了养老市场要培育1000万个岗位人才。很多人不懂这1000万个人才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是按照国际的标准,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跟服务人员按照3:1的概念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有3750万的失能老人,需要1000多万个护理服务人员,而我们所谓的专业服务人员目前只停留在200万,这是严重不足的!

\

  养老产业的风口。

  记者:人才不足,直接导致经营风险。身为从业者,该如何管控风险?

  张华正:运营上确实存在风险,但风险是可以规避的:第一,当然是置于一个项目的品质管理体系。第二,借助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安排,以及科技化、无纸化,用app等各种不同的云端系统,来管理老人。

  规避的方法主要是用实时管控+第三方责任险来降低经营者的风险:第一,恰当引入第三者责任险、公共意外险等险种,可以降低养老院在服务体系上造成的损失。第二,在管理上,以往我们都用书表单作业,这很容易造成遗漏以及无法科学性确认时间、地点。随着智能手机app以及各种识别系统的广泛运用,实时监控这件事就很容易完成。每天每个岗位上班按照一批所分配的内容打卡照相,每一项环节过程照料从上班到下班,都有循环监控机制,而在每一个机制的节点,他的子女或院方或关系人都能及时收到这样的信息或照片,将以确保我们的工作都是两方或三方以上确认完成的,这种管理体系大大优于早期的数表作业。当然再加上志愿者、义工、院长或者护理长每天的重要提示,就更加完善了。

  记者:目前市场上能供给很多养老专家,他们能否提供充足的助力?

  张华正:养老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投资者问题,目前无论是国企、央企都在做养老,但是做成的很少;第二与操作方法有关系;第三与定位有关系;第四与策划有关系;第五与专业团队有关系。

  而说到“专家”,中国在2013年之前是没有专家实实在在做养老的,除了那几个老的养老项目,屈指可数。可是大家发现2013年国家开始重视养老以后,所谓的养老专家多如雨后春笋,能讲的很多,滥竽充数的也多,能讲对又有实操经验的却寥若晨星,这种情况很可怕。专家真不真,当下大概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你本身没做过,也不具备养老的成功经验,如何帮助业主成功?

  第二个,现在的养老体系,虽然有培养人才,但真正能用的人又有多少?

  第三个,没有经历过大型养老项目的历练,没做过实事或者无法让企业成功创造效益,这样的人也做“专家”的定位,继而引导着大家做养老产业,是否蕴含潜在风险?

  第四个,过分相信政策,各路基金或专项资金又说要导入养老产业。很多人花钱拿了地,拿了地又贷不到款,造成后续项目难以推进。这样的困境,专家如何出手纾困?

  我们不怕没经验的从业者,我们是真怕假大空的专业主义者在养老市场上忽悠人。

\

  华正团队项目众多。

  记者:很多2010年以前就从事养老产业的人士认为,一个养老企业若想成功,没有十年工夫,很难说项目就是成功的。您如何理解这个“十年功”?

  张华正:您提了一个“十年”概念,我把这个时间缩短一下。其实如果认真做好一个项目,通过合理的定位策划、商业模式顶层设计等等,两年就有成功的可能,就可以成功塑造一个养老品牌。我认为,一个团队,如果两年内都不能造出一个品牌,那两年后就没有个七八家甚至十几个项目的总盘子,就不能叫品牌,也无法形成品牌。如果认为慢慢做也没问题,那就错了,因为两年后还存在另外一个光景,国企、央企、甚至外资大企业都要进入养老市场,以现在的步伐前进,那未来我们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未来的生存法则,不是收购别人,就是被别人收购。所以好好做一个项目,最坏的结果,两年后被高价收购。但如果做得不够理想,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了。这就意味着,要做就做好,或许被收购,或许你嫁接到金融资本去收购别人,这种机会,就在这两年间。如何看市场,不用看十年,太遥远也太慢,看这两年就很清楚了。

  记者:十年缩短为两年,怎样才能做到大幅提升执行力?

  张华正:“企业要想提高执行力,必须做到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说的。有心要做养老的人,要“上天入地”地去找正确的人,要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项目,把项目做得又好又快,尽快形成品牌效益,才是王道。

\

  寻找正确的人一起成功。

  张华正简介:英国城市管理学院博士,英国城市行业协会国际培训师,美国IPA国际高级培训师,日本温泉设备协会中国总会副会长,国际自然医学会国际长寿之乡评委,兩岸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亚太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台北恋馆执行长,桃园IDO会馆 总经理,海霸王国际餐饮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北京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集团副总裁。

  现任台湾中华老年服务产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医疗促进协会长期照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培训中心专家教授,光彩人生老年产业论坛常设嘉宾,中国房地产报养老产业专家顾问,上海英日商务咨询公司总顾问,广东泰成逸园医养結合总策劃,浙江中大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北京光恒投资公司总顾问,北京华正时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孝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总顾问,黑龙江华正众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深航华正爱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新疆吉瑞祥青湖御园项目顾问,广西春芳养老院董事,北京朝阳区劲松智慧小区与居家养老中心董事,中盛华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总顾问,湖南省养老产业引导基金项目投资审查专家,山东省蒙阴县政府养老产业顾问,山东省乳山市政府养老产业顾问,北京密云不老屯镇养老项目开发总顾问,浙江朗和国际医療中心董事,山东东篱居田园养老項目專业合伙人,新疆国韻医养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 刘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