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终局的杨浩涌 这次或许仍将无法主宰结局

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去年才突破1000万辆、电商渗透率不过10%、阿里苏宁国美等大鳄这个月才刚刚涉足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

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去年才突破1000万辆、电商渗透率不过10%、阿里苏宁国美等大鳄这个月才刚刚涉足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称他看到了战争的终局:用激进乃至疯狂的手段消灭对手、获得行业垄断。在他心目中,胜利者的桂冠即将落在瓜子的头上。

  能够看到战争的终局,做事会更彻底,打法会更凶悍——这是杨浩涌对2015年赶集网与58同城合并的复盘结论,“我和老姚都有一个判断:如果可以回头再来一次,应该是可以消灭对手的。如果把我放回到2012年,我是一个经历过的人,而老姚是一个刚开始的人,我觉得这个竞争格局不会是(合并)这样。反之亦然。”

  事实是两年前,在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和赶集投资人的全力推动下,这两家陷入同质化竞争红海的分类信息网站由率先IPO、市场份额第一的58同城主导合并。对此,杨浩涌内心十分不甘,当年9月,即在合并5个月后,杨浩涌即把“赶集好车”改名“瓜子二手车”,从新公司独立出来,两个月后,更是下场亲自担任瓜子CEO,开始向二手车电商的终局发足狂奔。

  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四大合并案: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携程与去哪儿、美团与大众点评。相比于销声匿迹的快的创始人吕传伟、转型投资的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和远遁美国的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杨浩涌毫无落寞失意之态,其二次创业足够光彩高调。

  从一开始,瓜子二手车就是杨浩涌的第二场创业通关游戏,从渊源、资本、定位和初心等方面来看,瓜子活脱一个“赶集2.0版”,然而赶集和瓜子涉足的产业、面临的需求和对手不同, 杨浩涌满心期待的终局,也许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乐观。

  渊源

  瓜子二手车分拆时,原赶集有2000多名员工跟随杨浩涌“二次创业”,其实这是消化赶集与58合并冗员的一个办法。杨浩涌说,“在每个城市,赶集有好几千人,58也有好几千人,加在一起差不多2万多人,怎么消化这些人?只有内部孵化新业务,这些优秀的人才不会流失到别的地方去。”

  虽然赶集旧部特别能打仗,但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二手车领域专业经验,又抱持互联网冲击颠覆传统产业的高姿态,对行业门槛颇高的二手车交易也缺乏敬畏之心。既然老板口口声声强调的只有资本估值和零和竞争,那么,拿“用户第一、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创造价值”来要求瓜子员工则属苛求——毕竟,创始人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的行为。

  当杨浩涌的终局思维是算大帐不算小帐、不惜一切代价达成某阶段目标,明确指示“我们的战略宗旨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做规模,其他所有事情都为规模让路”时,大众媒体就不断收到用户投诉:瓜子平台车源问题多多,调表车、事故车此起彼伏;甚至有在瓜子的默许鼓励下,不少黄牛车商冒充个人买家收车、个人卖家刷单;用户因货不对板要求退款退车频遭平台推诿,瓜子的用户投诉与广告知名度同步增长,积蓄到今年初还爆发了一波猛烈的舆论危机。

  资本

  赶集与58的五年缠斗,让杨浩涌坚信烧钱打广告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唯一通途。瓜子一呱呱坠地,立即将烧钱门槛抬到10亿元以上,理由是要吸取教训,“我和58打这么多年仗,吃得最大的亏就是在前期双方形成了消耗。所以我需要钱在战争一开始就把对方打死。”为此,从天使轮6000万美元、A轮2.5亿美元,到最近完成的B轮4亿美元,瓜子在业内创下同轮融资金额新高,并把估值推高到25亿美元。

  然而,高估值是一把双刃剑,从B轮融资新股东投资金额占比不超过1/3的情形推断,未来C轮融资估值必须更高,然而接盘侠可能更少——从B轮融资额的1/5由杨浩涌创立的山行资本出资可见端倪。另外,从A轮融资2.5亿美元、估值超10亿美元、出让25%股权,B轮融4亿美元资、估值25亿、出让16%股权来推算,瓜子起码有过半股权已出让给外部投资者,杨浩涌及管理层的股权无疑被一步步稀释。

  比起当年赶集只是和58捉对厮杀,与诸多强敌混战的瓜子,其资本饥渴症更为严重,三轮融资已经被资本的战车紧紧绑上,赶集迫于资本压力无奈与58合并的情景,未必不再重现——2014年8月,老虎基金与凯雷投资一起为赶集网注资2亿美元。当时杨浩涌担心老虎基金会强迫其与58合并,要求在投资协议中增加一条老虎基金不得再投资58的排他性条款。当投资人发现投资款基本用于与58的广告烧钱大战,便积极推动合并。然而在无法说服杨接受合并后,就直接把自有赶集股份卖给58并说服其他赶集投资人一起向58售股来推动合并。杨浩涌亦不示弱,在合并协议即将签约前一个周末,入禀香港法院申请合并禁令。在最后一刻,参与合并交易的赶集投资人同意多支付4亿美元后,杨才申请撤销禁令。回忆当时谈判情景,姚劲波曾在一公开论坛上透露,“我当时手上有一个酒杯,差点就扔出去了。”

  定位

  “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瓜子为鼓吹其二手车C2C虚拟寄售模式烧了十个多亿广告,看上去瓜子线上流量、日活用户数跑在了前面,如果二手车是个简单的流量生意,杨浩涌大可宣布战争即将结束,可惜它并不是。

  二手车单价高、“一车一况”的非标属性,决定它是消费决策理性、服务有要求的低频交易。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才能帮助低频的二手车交易成为入口。一年多来,瓜子通过洗脑式广告“妖魔化”线下传统车商之后,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中间商,却并没有为改善二手车市场做出实质贡献:提供放心产品和服务、缩短交易时间和提高交易效率。相反,据业内人士透露,瓜子平台上的车卖得比传统二手车商贵,4%交易佣金比大多数传统车商赚的还要多,甚至在某些车商那里,“瓜子一下”成了缩调里程数、掩饰车辆瑕疵行为的暗号,就像“百度一下”。

  在杨浩涌的终局思维指导下,流量第一、规模为大,用户体验、精细化运营这一切等上了规模再说。 “当企业大起来之后,再去做细化运营、提高效率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业内资深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规模效应是把双刃剑,很难保证用户体验。当体验不好,就会产生恶性循环。车的交易链流程很长,不是一个简单买卖车的交易链,涉及的环节多且复杂,不是其中一环能够控制的。”

  初心

  赶集十年、壮志未酬,驱使杨浩涌创办瓜子二手车以完成他心中的未竟夙愿;与58过招五年,又让杨浩涌笃信流量为王、营销至上,就像“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因此,杨浩涌提炼总结出赶集经验在二手车市场“炒瓜子”,并加大力度,自造势能、大干快上、以求尽快消灭对手、一统江湖。

  然而,线上交易只占1/10的二手车市场无法速胜,处于市场早期的“遥遥领先”没有意义(可参照eBay易趣、当当网当年在中国网购业的领先地位),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恰恰折射出杨浩涌焦虑浮躁的心性,这种心理性格并没有随着资历渐长而平复,反而因为尚未跻身70后互联网大佬俱乐部而加重,无法适应以核心竞争力打造和精细化运营为特征的中国互联网“下半场”时代。

  面对专业玩家、商业大鳄云集鏖战二手车市场的态势,越来越多二手车电商同行围绕用户痛点和体验,融合线上线下,做实做重,向“新零售”进化的趋势,杨浩涌领军的瓜子只能不断去追逐流量,哪怕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也只能饮鸩止渴。因为一旦放弃,或者击鼓传花结束,就前功尽弃。因此,与其说瓜子具有流量优势,不如说是被流量绑架。

  性格即命运、初心即结局,瓜子的终局命运,或许已经隐藏在杨浩涌的性格密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