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威资本:特色小镇始于文化终于资本产业链

  从清明上河图铺陈出的画卷,到陈逸飞笔下的周庄;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的千古名篇,到《边城》里几个凡夫俗子的爱情故事;地域承载文化,文化...

  从清明上河图铺陈出的画卷,到陈逸飞笔下的周庄;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的千古名篇,到《边城》里几个凡夫俗子的爱情故事;地域承载文化,文化造就传奇。

  如今,得益于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特色小镇的建立再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比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道路,特色小镇以地域文化为特色,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相关经济领域的做法,显然更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

  特色小镇同质化的“迷”思

  然而,说到特色小镇,也许“特色”二字最是让人伤脑筋。以目前国内几个让人耳熟能详的江南古镇为例,无不是千篇一律的卖着义乌货,街面似小日杂批发市场,且全民皆商,难得的几处名人故居,早已在粗暴的翻修加固中成了假古迹,失了原来的风貌。

  今年两会上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对于地产而言,无疑一块巨大的蛋糕,社会资本也将纷纷涌入寻找投资机会。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既发挥民间资本的活力,又避免小镇的同质化现象?在中央明确表示建设特色小镇要避免房地产化的背景下,地产业应如何完成从单纯的房产项目到文化项目的转型?

  其实,中国地域文化受历史诸侯割据影响,本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为一方水土赋予了灵性。回到建设特色小镇的话题上,地产要建设的不仅是硬件,更是文化。

\

  民间资本助力多样化发展

  要完成地产与文化的嫁接,首先在小镇整体范围内,甚至是几个相邻小镇的产业链上,需要总体的规划部署,财政上可以考虑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如果任由各路开发商各自瓜分,很可能每个人都希望将属于自己的一块区域建成一个面面俱到的商业综合体,结果往往千篇一律且面面不到。

  以长江流域为例,星罗棋布分散在两岸的小乡镇,应是一条文化DNA链上的一个个基因,在产业特色上既要相互区分,又要相互带动。这不仅需要在个体镇容规划上进行部署,更需要在贯通相邻小镇之间的阡陌交通上进行系统建设。

  另外,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突出地域文化,尊重小镇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群落形态,保留小镇的传统建筑风貌很重要。欧洲的古迹保留到今天,很多都是一边修缮,一边对外开放。在欧洲,很少能看到哪个古迹没有正在进行的局部修缮。但这样的工程,是结合了文物修复、古建筑学等多种专业学科的智慧成果,远非推倒重建一个假古董的粗犷模式所能比拟。

\

  欧洲古迹的修葺费用,除政府拨款外,近些年来主要依靠一些老牌奢侈品企业的赞助。如2014年,为庆祝品牌创立130周年,BVLGARI特别向罗马市捐赠150万欧元,用于修缮罗马最负盛名的地标性建筑西班牙台阶;2016年,Tod’s 集团出资赞助的罗马斗兽场修缮工程。

  有鉴于此,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所涉及的古迹保留、修复工程,也可以借民间资本之力,通过地产嫁接文化,发行基金,实现双赢。特设小镇的地产项目定位,应该是国内地产业从重数量到看质量、重品味的转折点。在国内房地产业进入新拐点的时代背景下,地产嫁接文化,基金整合资源,让人杰与地灵的相得益彰,也许是中国地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侨村文化的自力更生之路

  受上世纪特殊历史时期的两次移民潮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侨村星罗棋布,为日后当地的归侨经济埋下伏笔。相比上世纪特殊历史背景下,普遍怀有浓厚乡村情结的第一代移民、二代移民与故土的感情显得十分疏离,当荣归故里捐资造桥、修路、建学校的归侨经济渐渐成为历史,曾经孕育出千万侨民的村庄,是否可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对于大部分侨村而言,为了回应上世纪归侨们的思乡怀旧之情,村中至今仍较好的保持着一部分旧时风貌。以福建省为例,漳州侨村的西姑池和古环城河,历经岁月洗礼,岸边的石砖尽显年代的斑驳,纹理中仿佛都写满了村庄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

  在很多历史建筑被破坏,各名人故里纷纷开始建造假“古迹”的当下,这样原汁原味被保留下来的真景观显得弥足珍贵,在全国推行特色小镇经济的今天,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旧时建筑的重要性,并能够在不破坏原建筑形象的基础上,加以妥善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吸引了一些侨居海外的同胞回乡寻根,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

  近些年来,一些国内的游客在选择短途旅游时,普遍开始比较青睐这类生态环境好,且具有怀旧气质的古村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侨村依靠着这些天然的优势,在旅游业上下足了功夫,在GDP上也收到了一定的回报。

  "侨"文化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但若要侨村文化产业经久不衰的持续下去,还需要侨乡在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倡导下,用自己秀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文,和优质的配套建设,赢得游客的青睐。